经过以拉斐为代表的进口葡萄酒的疯狂炒作,的葡萄酒市场发展陡然提速。不过,整个葡萄酒市场表面上轰轰烈烈,大众消费的热情却没有被真正点燃。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人均消费量仍只有0.6升左右,大众消费市场有待启动,但也说明市场潜力。在这个迅速增长的市场中,有许多新的现象值得关注,比如佐餐酒和起泡酒增长速度很快,酒窖在西南地区葡萄酒消费中热度不减,网上销售后发先至……每一种变化背后,不但表现出市场主体争夺葡萄酒增量市场的探索和尝试,也频现葡萄酒销售通路的新机会。
消费端正从高端群体向普通消费者加速蔓延,新的消费习惯和购买方式不断涌现
抢位大众葡萄酒消费
种种迹象显示,继进口葡萄酒经过一轮快速的增长后,中低价位的葡萄酒将下一轮葡萄酒市场的增长。
专家预测,从葡萄酒价格的变化来看,名庄酒会更贵,但普通酒将更便宜,两极化的趋势会更明显。比如未来高端酒的价格将越来越高,拉菲、拉图以及其他名庄酒每年的价格增长速度还会达到20%~30%。但以佐餐酒为代表的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的葡萄酒将越来越便宜,会到几十元钱甚至三十几元。
围绕大众消费市场对中低价位葡萄酒的需求和商机,市场参与各方已经行动起来。
国产酒仍是主力
进口葡萄酒尽管市场很热、利润很高,但不争的事实是,国产葡萄酒仍占据着市场份额。
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《2010—2011粮酒食品业市场年度报告》显示,虽然2010年进口葡萄酒(含原酒)总量为28.6万千升,较上年增长67%以上,进口总值近8亿美元,但销量仍只有国产葡萄酒的约四分之一。2010年,葡萄酒产量达到108.88万千升,实现总产值309.52亿元,同比增长29.85%。更为关键的是,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利润空间仍然,百元产值实现利润继续保持饮料酒各行业的较高水平。
数据背后,是进口品牌鱼龙混杂的状况使然,表现之一就是价格虚高。许多国内销售的法国低端进口葡萄酒在法国的进货价非常便宜,每瓶价格多在1~2欧元间,甚至有的价格不到1欧元,然而在国内销售时却涨幅惊人,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去甄别。安邦研究员贺军指出,在需求的刺激下,法国葡萄酒酒这种价格错位把市场搞乱,也间接把部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推向国内品牌。
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轮回:2010年,国内葡萄产区河北昌黎曝出勾兑假葡萄酒事件时,业界还在担心国内品牌的消费者会因此流向进口品牌。如今情况则完全反过来了。
不过,除去进口品牌和国内品牌的此消彼长,市场也一直在悄然变化。不仅进口葡萄酒消费正呈现从高端群体向普通消费者蔓延的趋势,国内品牌的消费也开始抛去浮华,价位回归理性。这种回归,为葡萄酒市场的新一轮增长奠定了基础。
食品工业协会葡果酒专家委员会杨强表示,目前葡萄酒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自由竞争阶段,但一直以来,我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和销售额都比白酒、啤酒小得多,其中销售额仅为啤酒和白酒的八分之一,葡萄酒消费还没有真正进入家庭化。现阶段,行业的主要任务还是培育葡萄酒消费市场,扩大消费基础。贸易层面轰轰烈烈,但市场消费的激情没有被真正点燃,市场仍然只是空中楼阁。